作者:張莎莎
引言
香附子作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危害水田和旱田作物,對農作物產生一定的危害,由于根莖發達,繁殖能力快,常與農作物爭肥,爭水,影響苗圃農作物生長,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滅草松、2甲4氯、草甘膦、甲咪唑煙酸及氯吡嘧磺隆等對香附子都具有一定的防效,但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效果更直接,除草更徹底,農田應用相對較寬。
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是一種新型磺酰脲類除草劑,1987年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與孟山都公司聯合發現并開發,于1994年首先在美國獲得登記,其后在日本 歐盟 中國等十幾個國家獲得登記,主要用于防除玉米,水稻,小麥, 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的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該藥劑藥效高 毒性低 選擇性好,對禾本科作物安全口,應用前景廣闊。
氯吡嘧磺隆是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通過抑制植物的ALS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止支鏈氨基酸如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最終破壞蛋白質的合成,干擾DNA的合成及細胞分裂與生長。它可以通過植物的根、莖和葉吸收,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中進行傳導,作用于靶標酶(乙酰乳酸合成酶)。雜草藥害癥狀包括生長停止、失綠、頂端分生組織死亡,植株在2-3周后死亡。
為何說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有特效呢
內吸除草,效果直接徹底
氯吡嘧磺隆具有很好的內吸除草作用,施藥后,香附子很快能停止生長,需要等待20天左右(受氣候及生長環境影響,徹底死草時間有一定偏差),雜草徹底死亡。
安全作物較多
在防治田間香附子方面,氯吡嘧磺隆除被用于玉米田防治大齡香附子外,還被廣泛用于水稻、番茄、甘蔗、紅薯及部分中藥材田間香附子的鏟除。
用量小,對環境安全
氯吡嘧磺隆屬磺酰脲類除草劑,和苯磺隆、砜嘧磺隆、氟唑磺隆及芐嘧磺隆等同屬一個大家族,而磺酰脲類除草劑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較小的用量,即可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氯吡嘧磺隆雖好,但有個致命的硬傷,就是對下茬作物的安全性,下茬作物易出現藥害問題。
登記情況
氯吡嘧磺隆于1994年首先在美國獲得登記,目前以Permit及Manage的商品名在美國市場銷售。1995年在日本獲準登記,并以In-pool商品名在日本市場銷售。2013年10月歐盟批準除草劑氯吡嘧磺隆登記使用,有效期為10年。另外,該除草劑品種還在世界其他十幾個國家登記并已實現商品化生產。
目前,國內登記的氯吡嘧磺隆,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登記了98%原藥,單劑有75%氯吡嘧磺隆WG,12%OD,30%WP,復配與硝磺草酮,氟唑磺隆,雙氟磺草胺,煙嘧磺隆等復配,登記作物為玉米,甘蔗,水稻和小麥等。
前景展望
當前的農藥登記向著高效,高含量,低毒,低殘留,安全,無使用風險的方向發展,隨著環保型農藥需求的增加和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的進行,國內市場對劑型綠色環保的農藥產品需求越來越大。
滅草松、2甲4氯、草甘膦、甲咪唑煙酸及氯吡嘧磺隆等對香附子具有一定的防效,但氯吡嘧磺隆對香附子有特效。隨著農田雜草的變化,香附子等莎草科雜草已成為玉米田,甘蔗田等部分地區的惡性雜草之一,這類惡性雜草的防治為氯吡嘧磺隆的應用帶來了很大的空間,氯吡嘧磺隆與其他藥劑的復配也將會成為登記的熱點。
參考文獻:
莊治國,徐娜娜,莊占興等除草劑氯吡嘧磺隆的開發與應用[J]. 農藥,2016, 55(5): 31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