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進偉
?
噻唑膦,ISO通用名:Fosthiazate,CAS號:98886-44-3,分子式:C9H18NO3PS2,分子量:283.35,化學名稱:O-乙基-S-仲丁基-2-氧代-1,3-噻唑烷-3-基硫代膦酸酯;結構式如圖1。
?
?
圖1噻唑膦結構式
?
1.?作用機理
噻唑膦為膽堿酯酶抑制劑,使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累積,膽堿受體被反復激活,造成線蟲神經過度興奮而死亡。對根結線蟲、根腐線蟲、莖線蟲、胞囊線蟲等各種線蟲都有很好防效。
2.?作用特點
優點
1.?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噻唑膦使用后2個月后土壤中噻唑膦仍能達到根結線蟲致死濃度,3個月后仍能降低線蟲活動;
2.?具有觸殺和內吸作用。殺死根結線蟲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線蟲接觸土壤中的噻唑膦而死亡;噻唑膦內吸至作物根部殺死已侵入作物根部形成根瘤的根結線蟲;
3.?有向上傳導特性。由作物根部向葉片傳導強,由葉片向花傳導弱,基本不由花向果實傳導;可傳導至葉片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等。
4.?防治譜廣。除了有良好的對線蟲的防效,還可以用于防治地面纓翅目、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許多害蟲,對地下根部害蟲也十分有效;對許多螨類也有良好的殺滅活性。
?
缺點
噻唑膦具有較大的氣味。噻唑膦和馬拉硫磷、稻豐散、甲拌磷、乙蒜素并稱為農藥界五大“重口味”農藥。對生產企業來說,受環保和工人生產環境掣肘,是造成很多企業不能大規模生產的主要因素;對流通渠道來說,運輸、倉儲和售賣時,也要面對濃郁的臭味;對終端使用者來說,氣味也是影響市場普及的因素之一。
?
使用注意事項
1.?避免直接與根系接觸,尤其是濃度高時,抑制根系生長;
2.?超量使用后百分百會對蔬菜造成藥害,輕則根系生長慢,重則生長停滯葉枯黃;
3.?使用劑量不可過多,隨意增加劑量,容易發生藥害;
4.?溝施、穴施都可以,勿撒施(撒施用藥量大且用藥不集中);
5.?對蠶有毒性,桑園蠶室附近禁用,用藥時遠離水產養殖區。
?
3.?登記情況
噻唑膦于1991年由日本石原開發并生產以來,在歐洲、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取得了登記。
2002年日本石原在中國首先取得了黃瓜、番茄上的登記。
2004年美國EPA批準噻唑膦作為溴甲烷的替代物用于西紅柿等作物。
2007年,歐盟批準擴大噻唑膦的使用范圍,允許用于防治馬鈴薯金針蟲和香蕉甲蟲。
?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國噻唑膦登記的有效證件有171個,其中,原藥12個,單劑103個,復配制劑56個。單劑主要以10%噻唑膦顆粒劑及20%噻唑膦水乳劑、30%噻唑膦微膠囊懸浮劑及960克/升噻唑膦可溶液劑,登記防治對象主要是瓜果蔬菜的根結線蟲。混配劑主要有阿維?噻唑膦顆粒劑、寡糖?噻唑膦顆粒劑等,登記防治對象是瓜果蔬菜根結線蟲。
?
4.?前景展望
噻唑膦自1991年由日本石原開發并生產以來,在防治線蟲上,已逐漸被廣大農民朋友所認可,和同類競品相比,它比淡紫擬青霉速效、比阿維菌素殺蟲徹底,更是完全替代了高毒殺線蟲傳統產品,如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涕滅威等。
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些新化合物產品上市之后,噻唑膦將何去何從?
?
1)?氟噻蟲砜(Fluensulfone)是由MakhteshimChemical Works(現ADAMA)在日本于1993~1994年間發現的非熏蒸性殺線蟲劑,屬于新型氟代烯烴類。于2014年在美國登記,2015年相繼在墨西哥、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獲得登記。專利保護期已于2020年6月28日屆滿。
2)?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是拜耳作物科學公司開發的SDHI(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殺線蟲劑。專利保護期將于2023年8月8日到期。
3)?三氟咪啶酰胺(Fluazaindolizine)是杜邦(現科迪華)研發的新型磺酰胺類(或吡啶并咪唑酰胺類)非熏蒸性殺線蟲劑,防治植物寄生性線蟲。專利將于2030年5月3日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