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志銘
產品概況:從結構到性能的革新
化學屬性與研發背景
溴蟲氟苯雙酰胺(Broflanilide,CAS號:1207727-04-5)由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發現,三井化學與巴斯夫共同開發,2019年在澳大利亞首次登記上市。其分子式為C??H??BrF??N?O?,分子量663.277,獨特的間二酰胺結構使其成為GABA門控氯離子通道變構調節劑,被國際殺蟲劑抗性行動委員會(IRAC)歸為Group 30,區別于傳統作用于魚尼丁受體的雙酰胺類殺蟲劑。
作用機理:精準靶向昆蟲神經系統
通過結合昆蟲GABA受體的獨特位點,抑制氯離子內流,導致害蟲神經信號傳導紊亂,表現為過度興奮、痙攣直至死亡。對幼蟲和成蟲均具高效活性,且與氟蟲腈、氯蟲苯甲酰胺等無交互抗性,尤其適合治理對傳統藥劑產生抗性的害蟲種群。
核心優勢:廣譜、高效的多重突破
1. 殺蟲譜廣:覆蓋多類作物與害蟲
農業領域:主治鱗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稻縱卷葉螟)、鞘翅目(黃曲條跳甲)、纓翅目(薊馬)等害蟲,適用于甘藍、白菜、豇豆、水稻等作物,兼具種子處理防治谷物線蟲的潛力。
衛生領域:對白蟻、蟑螂、蚊蠅等衛生害蟲效果顯著,可開發為環境友好型衛生用藥。
2. 性能卓越:速效與持效雙優
速效性:2小時內害蟲停止取食,24小時可見死蟲,快速遏制危害擴散。 耐雨水沖刷:藥后1小時降雨無需補噴,持效期長達5-7天,減少施藥頻次。
3.抗性管理破解傳統藥劑困局:
針對氟蟲腈、氯蟲苯甲酰胺等產生抗性的害蟲,如抗狄氏劑的蚊蠅、抗環二烯的鱗翅目幼蟲,溴蟲氟苯雙酰胺通過全新作用位點實現高效防控,建議與蟲螨腈、茚蟲威等不同機理藥劑交替使用,延緩抗性產生。
登記與應用:國內外市場布局與技術指南
國內:截至2025年,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4個登記證,原藥為98%,制劑為5%懸浮劑和100克/升懸浮劑,登記作物為甘藍、白菜、番茄、辣椒、黃瓜,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黃條跳甲、棉鈴蟲、瓜絹螟。
國際:2018年日本首登(白蟻防治),隨后在加拿大、美國等國獲批,覆蓋農業害蟲與衛生害蟲防治。
市場前景:增長潛力
作為巴斯夫農化板塊的戰略產品,溴蟲氟苯雙酰胺已在中國、日本、印度等主要農業市場取得登記,并逐步拓展至拉美、非洲地區。其背后的專利壁壘與聯合研發實力,使其在競爭激烈的殺蟲劑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溴蟲氟苯雙酰胺復配潛力豐富:
大田害蟲:與蟲螨腈、甲氧蟲酰肼復配,增強對夜蛾科害蟲速效性;
抗性治理:與多殺菌素、唑蟲酰胺復配,應對薊馬、粉虱等小型害蟲;
劑型開發:顆粒劑、藥肥一體化產品正在研發,適配多樣化施藥場景。
結語
溴蟲氟苯雙酰胺憑借獨特的作用機理、廣譜高效的性能及低抗性風險,成為全球殺蟲劑市場的重要創新品種。溴蟲氟苯雙酰胺的問世,標志著雙酰胺類殺蟲劑從魚尼丁受體靶標向 GABA 受體靶標的重要技術跨越,為全球農藥行業破解抗性害蟲治理難題提供了全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