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嘧霉胺(pyrimethanil)又稱甲基嘧啶胺、二甲嘧啶胺屬苯氨基嘧啶類殺菌劑,對灰霉病有特效。嘧霉胺由GL.Neumann等報道,由Schering AG和Hoechst Schering AgrEvo發現并開發,現在歸Bayer 擁有。在歐洲,于2003年剝離給BASF AG(現BASF SE)。其殺菌作用機理獨特,通過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阻止病菌侵染,從而殺死病菌,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同時具有內吸和熏蒸作用。
嘧霉胺的化學結構
作用機理
嘧霉胺為傳統用藥殺菌劑,屬苯胺基嘧啶類,作用機理獨特,通過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從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殺死病菌。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同時具有內吸和熏蒸作用。
對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類(苯并咪唑類及氨基甲酸脂類)殺菌劑已產生抗藥性的灰霉病菌有強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長和菌絲生長,在一定的用藥時間內對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防治對象
嘧霉胺具有很強葉片穿透和的內吸傳導作用,能迅速運轉到植株的花、幼果等藥物無法噴施到的部位,從而殺死灰霉病病菌。與其他殺菌劑無交互抗性,而且在低溫下使用,仍有非常好的保護和治療效果。
對葡萄、草莓、番茄、洋蔥、菜豆、黃瓜、茄子及觀賞植物的灰霉病有優異防治效果。對果樹的蘋果黑腥病亦有較好的防效。
登記情況
中國登記查詢: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止日前,我國共登記127個嘧霉胺產品,14個原藥和113個制劑,單劑產品有20%、30%、37%、40%懸浮劑,20%、40%可濕性粉劑等,主要與福美雙,多菌靈,乙霉威,百菌清等復配。
歐盟登記查詢:
EPA登記查詢:
灰霉病一般多發生在黃瓜、葡萄、草莓、豌豆、番茄、韭菜等作物上,該病害對于作物的危害十分嚴重,到目前為止,嘧霉胺是對該病害防治效果最好的藥劑,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