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內吸型殺蟲劑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是拜耳公司開發的季酮酸類殺蟲劑,它通過抑制昆蟲脂質的合成,造成其中毒死亡。是具有雙向內吸傳導性能的殺蟲劑,持效期長,可有效防治各種刺吸口器害蟲。
中文名:螺蟲乙酯
外文名:Spirotetramat
分子式:C21H27NO5
分子量:373.45
結構式:
作用方式:
螺蟲乙酯具有很好的內吸性,具有雙向內吸傳導性能,可通過植物的木質部和韌皮部向頂(上)傳導,也可在植株內由上向下傳導。
藥劑施于植株表面(葉面和樹皮),即可有效防治植物表面危害的害蟲。同時,由于其具有獨特的內吸性還可有效保護新生莖、葉和藥液不易施及的部位,有效保護植物新生組織和根部,抗御害蟲侵襲。
它可防治刺吸式害蟲,對隱藏和有殼的害蟲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幼蟲期施藥,螺蟲乙酯可降低雌成蟲的產卵率和后代的存活率。
其另一個特點是持效期長,可提供長達8周的有效防治。
作用機理:
螺蟲乙酯是一種類脂生物合成抑制劑,通過抑制害蟲體內脂肪合成過程中的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從而破壞脂質的合成,阻斷害蟲正常的能量代謝,最終導致其死亡。
登記情況:
2008年,螺蟲乙酯在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新西蘭、摩洛哥、土耳其和突尼斯登記,2009年在巴西、南非、荷蘭和墨西哥獲得登記,2011年3月在中國登記。
國內登記情況:
目前有原藥登記16個
制劑單劑登記30個,主要劑型為SC、WDG(展示部分登記)
為了擴大殺蟲譜,以螺蟲乙酯為主要成分的混劑也不斷涌現。現今為止,混劑登記共92個,劑型有SC、WDG、EC、OD,大部分為懸浮劑。
由表可得:螺蟲乙酯混劑登記為主要趨勢、靶標為各類刺吸式害蟲。其中混劑成分主要為阿維菌素(占比16.3%)、噻嗪酮、呋蟲胺(各占10.9%)、氟啶蟲酰胺次之(占比9.8%),噻蟲啉、噻蟲嗪、乙螨唑等偏低。
展望:
螺蟲乙酯對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效顯著,持效期長,具有雙向內吸傳導性能。隨著原藥價格日漸穩定、合理的利潤分配、國家的推廣以及該藥自身的競爭力,螺蟲乙酯在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治藥劑中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