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種子處理劑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與以往用藥習慣不同,種衣劑可以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前、處理后的種子,可以同時防蟲防病,尤其對難以治療的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有良好的療效。目前,種衣劑市場常用的有效成分種類并不多,主要以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精甲霜靈、咯菌腈、噻蟲嗪、吡蟲啉、毒死蜱等品種為主,常采取單劑或者兩元三元混配形式出現;其次,種子處理劑安全性不高,常引起種子出苗率低等藥害情況。下面介紹的這款產品活性較高,且安全性較好,具有非常優秀的種子消毒劑的性能。它就是種菌唑。
種菌唑(開發代號:KNF-317)最早是由日本組合化學株式會社于1987年發現,組合和Zennoh在日本聯合開發,1994年在日本上市,用于水稻種子處理;其后與康普頓聯合開發全球市場;現由日本吳羽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生產。截止目前,種菌唑已經在日本、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家取得登記。
組合化學同期還開發了化學結構極為相似的殺菌劑葉菌唑。葉菌唑2005年被巴斯夫收購,到2014年全球銷售額已達到1.85億美元,使用范圍覆蓋谷類、蔬菜等作物,已經成為巴斯夫殺菌劑中的大型品種。相比同胞姊妹葉菌唑的種菌唑卻發展不如人意,截止2020年全球銷售額不足0.5億美元。種菌唑性能優越卻一直沒迎來自己的春天!
1. 理化性質
種菌唑,ISO通用名為Ipconazole,中文別名:2-[(4-氯苯基)甲基]-5-(1-異丙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環戊醇,CAS號:[125225–28–7](未指明立體化學)、[115850-69-6](種菌唑cc,順式異構)、[115937-89-8](種菌唑ct,反式異構),分子式:C18H24ClN3O,分子量:333.856,結構式如圖1。
圖1種菌唑結構式
2. 作用機理
種菌唑是三唑類殺菌劑,為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兼具內吸、保護和治療作用。其作用機理是在不同作用點阻礙、抑制病原真菌體內麥角甾醇的合成,導致細胞膜損傷而死亡。
3. 應用
種菌唑為廣譜性系統殺菌劑,可用于水稻、谷物、觀賞植物和非作物領域等,防治許多種子病害;尤其對水稻惡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葉斑病(Cochliobolusmiyabeanus)和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等特別有效;并能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的莖基腐病和絲黑穗病等。
其他國家使用情況:作為水稻種子處理劑,其用量為20~30 g/100 kg(種子)。在美國,種菌唑作為種子處理殺菌劑,用于許多作物,用藥量為1.3~10 g/100 kg(種子);在日本,種菌唑長期用于水稻,防治立枯病等。種菌唑中的兩個異構體同樣有效。
4. 登記情況
中國: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22年8月14日,種菌唑登記1個原藥和4個制劑,其中2個制劑為國內公司近年來推出的。防止對象為玉米、棉花和水稻,詳細登記信息如下:
巴西:
歐盟:
2014年9月1日,種菌唑被列入歐盟農藥登記條例(1107/2009)已登記有效成分名單,有效期至2024年11月30日。目前,種菌唑已在歐盟17個成員國取得登記,這些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德國、希臘、法國、匈牙利、愛爾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斯洛伐克。
美國:
2004年9月13日,康普頓在美國登記了種菌唑。目前,在美國在有效期內的種菌唑產品有23個,2個原藥,21個制劑,共6家公司持有相關登記證,主要用于大豆、干豆、小麥、花生等作為種子處理劑使用,防治多種病害。
澳大利亞:
5. SWOT分析
優勢(S):
1) 安全性高。種菌唑對單雙子葉作物安全性極高。除了在玉米、小麥、水稻等谷類作用應用安全,在花生、棉花、洋蔥、甜菜、胡蘿卜、菠菜、卷心菜、向日葵等作物上面都非常安全。相比同類的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極具優勢;
2) 殺菌譜廣。種菌唑對除卵菌外的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接合菌引起的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復配甲霜靈或精甲霜靈后幾乎對所有的真菌性病害都有效;
3) 內吸傳導性好。兼具種子消毒、保護、治療和鏟除多重作用;
4) 種菌唑高效低毒、用量低,對土壤中的微生物幾乎沒有影響,對蚯蚓、魚類等水生生物安全,在土壤中不易移動持效期長等;
5)?作為種衣劑,種菌唑在壯苗促根方面也表現優越。
劣勢(W):
1) 生不逢時。種菌唑專利到期之時三唑類產品的風頭已過,已是甲氧類的天下,更多的公司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這類產品。
機會(O):
1) 應用前景廣闊。種菌唑對單雙子葉作物安全性極高,再加上種菌唑在全球各個國家逐步上市和登記作物的增加,未來還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另外種菌唑在土壤中的良好性能和友好表現未來在藥肥領域也有顯著優勢,應用前景非常可觀;
2) 產品豐富。種菌唑的主要劑型有:乳油、種子處理懸浮劑、微乳劑和懸浮劑等。其單劑產品有:Techlead(吳羽化學)、Rancona(科聚亞)、Rancona Apex(科聚亞)和Vortex(拜耳)等。種菌唑的復配產品包括:Befran-Seed(雙胍辛胺乙酸鹽;吳羽化學、日本曹達)、Techlead-C(氫氧化銅;組合化學、吳羽化學)、Rancona Crest(吡蟲啉 甲霜靈;科聚亞)、Rancona Summit(甲霜靈;科聚亞)、Inovate(甲霜靈;科聚亞)、Rancona Dimension(甲霜靈;科聚亞)、Rancona Pinnacle(甲霜靈;科聚亞)、Innovate System(甲霜靈 噻蟲胺;Valent)、Rancona C(氯氰菊酯;科聚亞)、Rancona i-Mix(抑霉唑;科聚亞)、Rancona RS(萎銹靈;科聚亞)和Rancona Xxtra Pro(甲霜靈;科聚亞)等。隨著種菌唑單劑和復配產品的不斷豐富,其市場份額隨之擴大;
3) 參與種菌唑全球推廣的企業眾多。參與種菌唑市場開發的企業有:日本組合化學、日本吳羽化學、日本三井化學、日本曹達、美國康普頓、美國愛利思達、美國科聚亞、德國拜耳、印度聯合等;
4) 專利過期,市場發展空間大。1988年2月27日,日本吳羽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在中國申請了種菌唑的專利:CN1020606C、CN1044659C;其歐洲專利為:EP0267778,美國專利為:US4938792。所有這些專利皆已過專利保護期。隨著種子處理市場的持續增長和新化合物開發難度的增加,國內外企業的研發重點逐步轉向現有產品的復配及深度開發,在這種形勢下種菌唑勢必能引起更多企業的關注。
威脅(T):
1) 被列為候選替代物質。2020年9月16日,歐盟發布公告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20/1295,種菌唑被列為候選替代物質,自10月7日正式生效;
2) 強大的競爭壓力。各大跨國公司均確定了自身種衣劑方案,對于種菌唑來說,目前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咯菌腈·精甲霜靈(先正達商品名為滿適金)。一方面國內外企業產品推廣方向上還是以模仿跨國企業為主,先正達、拜耳等外企的品牌知名度完勝愛利思達,因此國內企業咯菌腈·精甲霜靈不斷上市。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生產的精甲霜靈·咯菌腈成本低廉,加上國內成膜劑技術的不斷成熟,在包衣防效和外觀商品性上與外企的差距越來越小。因此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壓力。
6. 前景展望
種菌唑作為三唑類藥劑,它似乎有點遲到了,三唑類最風光的時代它錯過了,現在趕來似乎還不算太晚。目前主要的國家市場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阿根廷。隨著種子處理劑市場的發展,UPL終端市場的不斷推廣,加之種菌唑安全、高效的特性,它必將會受到國內企業的關注。總之,種菌唑是頗具市場前景的好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