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氟唑環菌胺(開發代號SYN524464)是先正達發現、開發和生產的吡唑酰胺類殺菌劑,是該公司開發的專用種子處理劑中的首個有效成分。它能預防土壤中的多種病害,尤其是對病原菌絲核菌。這些病菌難以被檢測到又具有一定的侵襲性,氟唑環菌胺對其都有特效。2011年氟唑環菌胺上市,隨后陸續在多個國家登記以及上市,其中包括歐盟、加拿大、美國、阿根廷、智利和中國等多個農業大國。
作用機理
氟唑環菌胺屬于吡唑酰胺類化合物,屬于新SDHI(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劑。與其他SDHI類殺菌劑作用機理一樣,氟唑環菌胺通過作用于細菌體內連接氧化磷酸化與電子傳遞的樞紐之一——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導致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障礙,阻礙其能量的代謝,進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導致其死亡,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適用范圍
氟唑環菌胺高效、廣譜、內吸,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以保護作用為主。氟唑環菌胺可以從種子滲透到周圍的土壤,從而對種子、根系和基莖部形成一個保護圈。從有機土壤到沙質土壤,氟唑環菌胺在不同土壤類型中的移動性都較好,可以均勻分布于作物整個根系。氟唑環菌胺對多種土傳和種傳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適用于水稻、谷物、大豆、玉米、蔬菜、甘蔗、葡萄、馬鈴薯、棉花、梨果和油菜等眾多作物,防治多種土傳和種傳病害,也可防治早期葉面病害,對絲核菌引起的病害和絲黑穗病防效優異。氟唑環菌胺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降低非光化學淬滅,使作物增產。
合成路線
氟唑環菌胺的合成以中間體A(1-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與中間體B(2-(雙環丙基)苯胺)進行酰胺化得到。
登記情況
2011年,先正達在阿根廷首先上市了氟唑環菌胺與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和噻蟲嗪的混配種子處理劑,用于小麥和大麥。隨后在澳大利亞、阿根廷、智利和加拿大,美國,中國,歐盟等國家也都取得了登記。目前,已有很多氟唑環菌胺的種子處理劑登記,混配成分有精甲霜靈、苯醚甲環唑、噻蟲嗪、咯菌腈等。
中國登記信息:
?
?
歐盟登記:
2014年2月1日,氟唑環菌胺被列入歐盟農藥登記條例(1107/2009)已登記有效成分名單,有效期至2025年5月31日。法國為文件起草國。目前,氟唑環菌胺已在歐盟17個成員國取得登記,分別為奧地利、捷克、法國、意大利、波蘭、英國、比利時、愛沙尼亞、西班牙、芬蘭、匈牙利、愛爾蘭、立陶宛、拉脫維亞、荷蘭、瑞典、斯洛文尼亞。
美國登記(僅展示部分產品):
澳大利亞登記:
在澳大利亞登記了9.5g/L精甲霜靈+30.7g/L噻蟲嗪+36.9g/L苯醚甲環唑+8.0g/L氟唑環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用于防治大麥、黑小麥、小麥堅黑穗病,燕麥長角谷盜等。
?
?
?
加拿大登記:
先正達在加拿大登記了16.5g/L精甲霜靈+66.2g/L苯醚甲環唑+13.8g/L氟唑環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用于防治大麥、小麥、燕麥上由鐮刀菌、腐霉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
專利信息:
氟唑環菌胺的世界專利WO03074491A1、歐洲專利EP1829865和中國專利CN1293058C、美國專利US7951752B2均將于2023年2月到期。
市場前景
2011年,先正達首先在阿根廷上市,便榮獲Agrow Award的“最佳植保新產品”獎。2012年,氟唑環菌胺的全球銷售額0.30億美元。2013年一季度在北美市場的銷售額即超過5,000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其全球銷售額已超過1.00億美元。2014年,先正達種子處理劑的銷售額同比下降9.2%,然而該產品的銷售額大幅上漲了近50%,其在歐/非/中東地區的銷售額增幅更是超過了75%。2014年,氟唑環菌胺的全球銷售額為0.85億美元。2016年,氟唑環菌胺的全球銷售額為0.65億美元。
氟唑環菌胺高效、廣譜、內吸,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對土傳和種傳真菌病害有特效。氟唑環菌胺可以從種子滲透到周圍的土壤,從而對種子、根系和基莖部形成一個保護圈,促進作物根系生長,使作物增產。明年2月,其化合物專利到期,與精甲霜靈、苯醚甲環唑、噻蟲嗪、咯菌腈等殺蟲、殺菌劑的復配產品的開發將會極大豐富氟唑環菌胺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