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進偉
莠去津因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一度發展為世界產量較大的除草劑之一,但又因為其施用量大、對周圍作物敏感、易產生藥害、造成水源污染、殘留期長等弊端,陸續被多個國家和地區禁限用。因此,玉米田除草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就一起來認識下一款莠去津的替代品——特丁津。
特丁凈是在1965年由A. Gast和E. Fankhauser等報道除草活性,1966年由瑞士J.R. Geigy S.A.公司(現先正達)首先推廣的玉米田除草產品,后由先正達和安道麥、Oxon、陶氏益農、Herbos等公司面向全球進行推廣。該產品在歐洲玉米田除草劑市場已擁有較大份額,在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正處于增長過程中。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廠家獲準登記。
理化性質及毒性
特丁津英文通用名為Terbuthylazine,開發代號GS13529,商品名Folar (Syngenta)、Gardoprim (Syngenta)、Click (Sipcam)、Tyllanex (Makhteshim-Agan)等;化學名稱:2-氯-4-特丁氨基-6-乙氨基-1,3,5-三嗪;CAS登記號:5915-41-3;分子式:C9H16ClN5;相對分子質量:229.7。其結構式如圖1。
圖1 特丁津的結構式
特丁津純品為無色粉末。熔點:177-179?oC;蒸氣壓:0.15 mPa(25oC);密度:1.188g/cm3(20 °C);正辛醇-水分配系數:3.21;Henry常數:4.05×10-3 Pa m3 mol-1(計算值);溶解度:水中8.5mg/l(pH7,20°C),丙酮41,乙醇14,正辛醇12,正乙烷0.36(g/l,20°C);穩定性:在中性、弱酸和弱堿介質中穩定;在酸性或堿性介質中水解。DT50(20°C)(計算值)8天(pH1),12天(pH13),自然光中DT50>40天,不具爆炸性。
毒理學資料:急性經口:大鼠LD50(mg/kg)為1590,屬低毒;急性經皮:大鼠LD50(mg/kg)>2000,屬低毒;急性吸入:大鼠LC50(4h,mg/L)>5.3,眼睛刺激:無;皮膚刺激:無;皮膚致敏性:無;鳥類急性毒性:LD50(mg/kg bw):美洲鶉和野鴨>1000,屬低毒;魚類急性毒性:LC50(96h,mg/L):虹鱒魚3.8-4.6,藍鰓太陽魚7.5,鯉魚和鯰魚7.0,屬中毒;蜜蜂急性經口:LD50(μg/蜂):>100,屬低毒;蜜蜂急性接觸:LD50(μg/蜂):>100,屬低毒。
作用機理
特丁津是光系統II電子傳遞抑制劑。作用機理為抑制光合作用中的電子傳遞,植物吸收特丁津后在質外體系傳導,經木質部進入葉綠體類囊體膜中,與光合作用電子傳遞鏈中的QB蛋白結合,使得QB蛋白功能破壞,不能將電子繼續傳遞,最終使光合作用受阻。
應用
特丁凈是一種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主要通過植株根部吸收,芽前、芽后均可施用,土壤中持效期3-10周。除草譜廣,用于防除大多數一年生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其主要用于玉米、高粱,也可選擇性地防除葡萄、果樹、柑橘、咖啡、油棕、可可、橄欖、土豆、豌豆、豆類、甘蔗、橡膠和林業苗圃和新種植等雜草。
特丁津主要作為復配產品使用,其主要劑型為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其配伍產品包括:甲草胺、精異丙甲草胺、異丙甲草胺、吡氟酰草胺、溴苯腈、滅草松、敵草隆、草甘膦、砜嘧磺隆、煙嘧磺隆、二甲戊靈、異噁唑草酮、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環磺酮、甲基碘磺隆鈉鹽、二氯喹啉酸、三氟草嗪、環嗪酮等。
典型特點:與莠去津相比,特丁津具有殘留期短、殺草譜更廣、對作物安全性好、復配性強、不存在連續使用的抗性、成本低等特點。
王利平等在溫室盆栽條件下,以撲草凈、莠去津為對照藥劑,研究了特丁津對棉花、玉米和花生的安全性。結果表明,特丁津對3種作物的安全性均高于撲草凈和莠去津,這為特丁津在生產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連玉朱等在溫室盆栽條件下,以撲草凈、莠去津分別為對照藥劑,研究了特丁津對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反枝莧( Amaranthus retroflexus),馬齒莧( Portulaca dercea)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 galli)的除草活性。結果表明:3種除草劑對闊葉雜草的防效都優于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特丁津對馬唐、稗草、反枝莧、馬齒莧4種雜草的防治效果都高于莠去津和撲草凈。
登記信息
國內登記
2017年以前,特丁津在國內主要為臨時登記或專供出口登記,2017年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沾化國昌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成功正式登記了特丁津制劑和原藥產品。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止2022年9月16日,我國登記含特丁津有效成分的有效證件共計28個,其中原藥2個,制劑26個(其中單劑7個,混劑19個)。2021年在我國獲得正式登記的產品為14件,數量明顯增多,其主要為復配產品。
歐盟
2003年,特丁津在法國葡萄上的登記被終止,但2012年獲得了歐盟的再登記,RMS為葡萄牙,Co-RMS為克羅地亞,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0日。目前,特丁津已經在歐盟21個成員國取得登記,這些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德國、芬蘭、葡萄牙、法國、克羅地亞、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馬耳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
美國:
經EPA網站查詢,截止2022年9月16日,僅有兩家公司登記了特丁津的產品,共4個登記證(1個98.9%原藥、3個單劑)。
巴西:
經查詢,截止2022年9月16日,共有7個證件,其中3個原藥證、4個制劑證(均為單劑)。主要用于玉米田苗前、苗后防除多種雜草。
澳大利亞
經查詢,截止2022年9月16日,共有45個登記,其中主要是特丁津的單劑(劑型為WG),另外還有與炔苯酰草胺、異噁唑草酮、乙氧氟草醚+草甘膦+殺草強的復配。
小結
特丁津作為三嗪類除草劑,和莠去津出自同門,其作用原理和應用技術基本相似,但卻有它的獨特之處,即殘留期短。就近年來登記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對特丁津的重視度足以可見。預計在未來的市場,特丁津仍有增長的潛能,成為新一代玉米田除草“伴侶”級產品就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