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莎莎
引言
異噻菌胺(isotianil)是拜耳與住友化學共同研發用來防治稻瘟病的異噻唑類殺菌劑。它的特點在于其并不會對病原菌產生直接的抗菌作用,而是通過激發水稻自身對稻瘟病的天然防御機制,達到抵抗稻瘟病的目的。
異噻菌胺具有很強的植物誘導活性,較早施用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衛性抗性反應,提高植物各種酶的活性,增強細胞抗侵染能力,使作物對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產生廣譜的自我保護。此外異噻菌胺的殺微生物活性較強,可用于直接防治壺菌、子囊菌、擔子菌綱等,另外異噻菌胺在防治白粉菌屬、稻瘟病等谷物病害的效果也很突出。
作用機理
異噻菌胺是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也是激活劑,具有誘導活性,同時具有殺菌活性,還具有一定的殺蟲活性。異噻菌胺等在植物中具有強的植物誘導活性,預防性施用或者在發病早期使用,多種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衛性抗性反應即系統誘導抗性,并影響病原菌生活史的多個環節,從而使植物對多種真菌、細菌、昆蟲和病毒產生廣譜的自我保護作用。并且異噻菌胺能提供長期殘留藥效和更小的施用有效成分的劑量,適合引發植物防御性不受致植物病真菌,細菌和病毒及昆蟲的侵害,能夠用來在處理后一定時期內保護植物不受上述有害生物體的侵害,提供保護的時期一般在處理植物后延續1至10 d,優選1至7 d。異噻菌胺還具有強的殺微生物活性,用于直接防治不期望微生物,包括下面綱中的真菌:根腫菌、卵孢真菌、壺菌、接合菌亞綱、子囊菌、擔子菌綱和半知菌綱。例如腐霉屬、疫霉屬、單軸霉屬、霜霉屬、白粉菌屬、黑星菌屬、柄球菌屬、核腔菌屬等。異噻菌胺特別成功地用于防治谷物病害,例如抗白粉菌屬種類,稻瘟病種類,或者防治葡萄栽培和水果和蔬菜生長中的病害。
異噻菌胺適用的主要作物是水稻,登記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白葉枯病的殺菌劑。異噻菌胺活性良好,但是當用量低時,有時效果不令人滿意。異噻菌胺與其他殺菌劑或殺蟲劑等活性物質構成的新型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具有優良的殺菌或殺蟲活性。另外,與已知的殺真菌劑、殺細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或殺昆蟲劑混合使用,在很多情況下實現了增效作用,即混合物的活性超過了各個組分的活性。
優勢
異噻菌胺屬于異噻唑類新化合物,在發病早期施用,可以增強植物細胞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增加病程相關蛋白的積累、增加植保素的分泌等,從而使作物對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產生廣譜的自我保護作用。該產品既滿足了對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同時其活性高,用藥量少,風險低,對環境友好,現已成為植保研究領域的新熱門。
登記情況
經查中國農藥信息網,目前國內異噻菌胺登記產品只有2個,分別為96%異噻菌胺原藥和肟菌·異噻胺種子處理懸浮劑,登記作物為水稻。
?
2022年,澳大利亞批準了異噻菌胺的登記,產品為產品Routine 200 SC,用于控制香蕉黃條葉斑病菌和普通葉斑病。
?
異噻菌胺具有良好的混配特性,可與丙硫菌唑、多殺霉素、噻呋酰胺、春雷霉素、噻霉酮、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等混配,可延緩抗藥性、延長持效期,減少用量,殺菌效果顯著優于單劑。
總結
拜耳公司指出,異噻菌胺是第一個有誘導抗性效果的低使用量的活性成分,這種環境友好的產品非常適合水稻生長過程的使用,另外它還有一定的殺蟲活性。異噻菌胺是具有高活性誘導作用的成分,既能直接殺微生物,又能激發植物的自然防御機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用該劑進行種子處理能降低除草劑對作物的藥害。異噻菌胺活性高、持效期長、用藥量少、能降低藥害,且由于其誘導抗性,使病原物不易對其產生抗性,因此,異噻菌胺是一個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