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進偉
殺蟲環(通用名稱:Thiocyclam-hydrogenoxalate)化學名稱為N,N-二甲基1,2,3-三硫雜環已烷-5-胺基草酸鹽,結構式如圖1,屬有機氮殺蟲劑。是1970年由瑞士山德士有限公司(Sandoz Ltd.,現屬先正達公司)首先合成,1975年開發為商品。為含有環狀結構的人工合成沙蠶毒類殺蟲劑,商品名有易衛殺、Evisect、Evisekt等。
圖1殺蟲環結構式
作用機理
殺蟲環是沙蠶毒素類衍生物,屬神經毒劑,其主要中毒機理與其他沙蠶毒素類農藥相似,也是由于在體內代謝成沙蠶毒素而發揮毒力作用,其作用機制是占領乙酰膽堿受體,阻斷神經突觸傳導,害蟲中毒后表現麻痹直至死亡。
作用特點
殺蟲環屬于低毒至中等毒性的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內吸和熏蒸作用,且能殺卵。對害蟲的毒效較遲緩,中毒輕者有時能復活。它在植物體中消失較快,殘效期較短,一般為7~14天,收獲時作物中的殘留量很少。
殺蟲環適用于防治水稻、玉米、甜菜、蔬菜、果樹等作物上的多種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蟲,但棉花、蘋果、豆類的某些品種對殺蟲環敏感,不宜使用。殺蟲環對薊馬、白粉虱若蟲和成蟲的殺蟲效果優異,殺卵效果較差,持效期短;對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及縱卷葉螟等具有很強的毒力,而對稻葉蟬、稻飛虱等的毒力較小。除此之外,也可防治寄生線蟲,如水稻白尖線蟲,對一些作物的銹病和白穗病也有一定防效。
國內登記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22年12月13日,我國殺蟲環登記的有效證件有10個,其中,原藥2個,單劑3個,復配制劑5個。目前殺蟲環市場上主要以單劑以及殺蟲環?啶蟲脒、噻蟲嗪?殺蟲環、多殺霉素?殺蟲環等為主,登記數量不多。登記主要用于水稻,其他有如甘藍、節瓜、黃瓜、煙草、大蔥,使用方法為噴霧。登記的主要劑型為可溶粉劑,其次有可濕性粉劑、可分散油懸浮劑。
可混配有效成分
殺蟲環毒效表現較為遲緩,中毒輕的個體還有復活的可能,故與速效農藥混用以提高擊倒力必將是殺蟲環發展的重要方向。整理國內目前對殺蟲環混配研究,具體如下:
乙基多殺菌素和殺蟲環的殺蟲組合物。殺蟲環和乙基多殺菌素的重量比為0.5~80:0.1~80。該殺蟲組合物能產生較高的協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緩了害蟲抗藥性,殺蟲速度快,持效期長,降低了用藥成本,防治效果明顯高于其單劑使用。可防治農作物上發生的鱗翅目害蟲,尤其可用于防治抗性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螟蟲,其效果明顯高于其單劑使用。
氯氟氰蟲酰胺和殺蟲環的殺蟲組合物。氯氟氰蟲酰胺和殺蟲環的重量比為1∶1~90。該組合物可應用于在防治水稻二化螟對農作物蟲害方面。具有殺蟲范圍廣、持效期長、低毒、低殘留、無公害、對環境安全、提高了殺蟲效果、減輕了環境污染等優點。
殺蟲環和吡丙醚的殺蟲組合物。殺蟲環和吡丙醚在組合物中的重量比為1∶30~30∶1,殺蟲環和吡丙醚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為5%~90%。可制備成為水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應用于茄子田防治薊馬、白粉虱。
環氧蟲啉和殺蟲環的殺蟲組合物。環氧蟲啉和殺蟲環的質量比為1:(1~50)。該殺蟲組合物在保持原有防效的基礎上,還具有增效作用;不僅擴大了殺蟲譜,而且能延緩害蟲對藥劑產生抗藥性。環氧蟲啉的價格遠高于殺蟲環,將殺蟲環與少量環氧蟲啉復配,其殺蟲效果明顯高于單用環氧蟲啉或殺蟲環,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殺蟲環與蟲螨腈的增效殺蟲組合物。殺蟲環與蟲螨腈的重量比為1:80~80:1,用于預防或控制農業害蟲的用途,尤其用于預防或控制甘藍甜菜夜蛾和黃曲條跳甲。
噠螨靈和殺蟲環的殺蟲組合物。噠螨靈和殺蟲環的重量比為1︰80~80︰1。該組合物對危害農業生產的多種害蟲具有增效作用,減少了農藥用藥量,降低了農藥在作物上的留殘量,減輕了環境污染,對人畜安全,環境相容性好,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
殺蟲環及吡蚜酮的殺蟲組合物。殺蟲環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50:1~30。該殺蟲組合物可于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飛虱。不僅擴大了殺蟲譜,而且能延緩害蟲對藥劑抗藥性的產生,還具有增效作用。
戊吡蟲胍和殺蟲環的殺蟲組合物。戊吡蟲胍和殺蟲環的質量比為1:(1~60)。該組合物不但擴大了殺蟲譜,做到一次施藥,多蟲兼治,而且還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減少殺蟲劑用量,減輕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該組合殺蟲效果明顯高于單用戊吡蟲胍或殺蟲環,可以減少殺蟲劑的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
殺蟲環和己唑醇的農藥組合物。殺蟲環和己唑醇的重量比為60:1~1:60,劑型可為懸浮劑、水乳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性粒劑、可溶粉劑等。對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紋枯病等水稻多種病、蟲害具有兼治作用,做到了一次施藥,兼治蟲害和病害,減少了施藥次數,能有效降低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施藥成本,減少農戶對農藥的選擇難度,同時對農田有益生物和環境安全,保護了農田良好的生態環境。
前景展望
殺蟲環等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是20世紀60年代開發興起的一種有機合成的仿生殺蟲劑,是人類開發成功的第一類動物源殺蟲劑,這類殺蟲劑以低殘留的特性在當今倡導綠色農業里優勢顯示地淋淋盡致,加之這類產品的價格低廉、不易產生抗性的特點,相信在新化合物越加難開發的當下,必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從國內登記來看,處于有效狀態的殺蟲環產品共10個,僅2021年之后取得的新登記就有5個,這足以顯示出了國內企業對殺蟲環一定的登記熱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殺蟲環低毒至中等毒性,我們在終端應用時需選擇合適的作物、適合的時機進行噴施,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殺蟲環的產品應用價值;另外鑒于殺蟲環毒效較為遲緩,在新登記和推廣上也應更多關注與速效農藥復配登記或組合方案。
綜上,殺蟲環是一款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沙蠶毒素類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