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志銘
?
引言
三唑磺草酮 (QYR301,化學名稱 4-(2-氯-3-((3,5-二甲基-1H-吡唑-1-基)甲 基)-4-(甲磺酰基)苯 甲酰基)-1,3-二甲基-1H-吡唑-5-基 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酯,結構式見圖式 1,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5399674B,CAS:1911613-97-2) 是全球首例安全用于水稻田苗后莖葉處理防除禾本科雜草的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
?
作用機理
三唑磺草酮是一種新型的對羥苯基丙酮酸雙氧化酶 (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 抑制劑類除草劑,該類化合物通過抑制植物體 HPPD 的活性,使對-羥苯基丙酮酸轉化為尿黑酸的過程受阻,從而導致質體醌無法正常合成,而質體醌則是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 的關鍵輔因子,質體醌減少,使 PDS 催化作用受阻,進而影響靶標體內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導致葉片白化而死亡。
作用特點
1、三唑磺草酮是全新的HPPD抑制劑,是HPPD抑制劑首次安全用于水稻田苗后莖葉噴霧處理。
2、三唑磺草酮可高效解決抗性千金子和多抗性稗草、稻稗。
3、三唑磺草酮與當前主流藥劑無交互抗性,可以高效解決當前及未來更加復雜的千金子、稗草抗性問題。
4、三唑磺草酮可以與適量的2甲·滅草松混用,提升闊葉草和莎草科雜草防效,提高除草效率。
注意事項
1、施藥前務必做封閉處理,以降低雜草基數和葉齡。
2、三唑磺草酮不可與任何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及多效唑類殺蟲劑、殺菌劑混配混用或在間隔7天內使用,水稻整個生育期最多使用1次。
3、施藥前后7天禁止撒施肥料。
4、禁止混用芐嘧磺隆、五氟磺草胺等ALS抑制劑及二氯喹啉酸。
5、天氣晴朗,最佳施藥溫度25~35℃,溫度超過38℃不建議施藥,如藥后 8 h 以內遇降雨天氣,則需進行補噴。
6、施藥前排水,確保雜草葉片2/3以上露出水面,充分著藥;施藥后24~48小時內回水5~7 cm并保水7天以上,保水時間越長防效越穩定。
7、部分秈稻品種對三唑磺草酮敏感,可能會出現葉片白化,但可恢復,不影響水稻產量。
登記情況
2020年1月7日,江蘇清原農冠雜草防治有限公司基于三唑磺草酮的3個產品在我國取得登記。它們分別為:95%三唑磺草酮原藥、6%三唑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28%敵稗·三唑磺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3個產品均為低毒。
?
專利情況
?
總結
三唑磺草酮殺草譜廣,苗后除草活性高,尤其對稗草 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 Leptochloa chinensis、鴨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和鱧腸?Eclipta prostrata?有較高活性,并且與當前稻田主流除草劑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和二氯喹啉酸不存在交互抗性,同時,其對水稻幼苗安全,適用于水稻移栽田和直播田,是目前解決稻田化學除草難題——防除抗性稗草和千金子的有效藥劑,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經過很多測試發現,三唑磺草酮所述化合物很多對結縷草、狗牙根、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海濱雀稗等禾本科草坪有很好的選擇性,能防除很多關鍵禾本科雜草以及闊葉雜草。對不同施藥方式下的大豆、棉花、油葵、馬鈴薯、果樹、蔬菜等測試也顯示出極好的選擇性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