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嵐芬
引言
小麥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糧食作物,而麥田雜草嚴重威脅著小麥的生長。麥田中雜草種類達200多種,可分為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兩大類,其中又以闊葉雜草對小麥的影響較大。做好雜草防治是保證小麥產量的重要基礎,除草劑的使用是小麥種植的重要工作之一。
當前使用的麥田除草劑有雙氟磺草胺、苯磺隆、芐嘧磺隆等ALS抑制劑類除草劑,唑草酮、乙羧氟草醚等PPO抑制劑類除草劑,以及2甲4氯鈉、2,4-滴等激素類除草劑等。而雙唑草酮是是為數不多的用于小麥田的HPPD抑制劑,由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并于2020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雙唑草酮主要用于防除小麥田闊葉雜草,對播娘蒿、薺菜、野油菜、牛繁縷等多種闊葉雜草均表現出了優異的防效。
產品簡介
雙唑草酮英文名稱: Bipyrazone,商品名:雪虎?、麥歡?、雪鷹?、麥豹?、滿達?、銳寶?等,化學名稱: 1,3-二甲基-4-(2-(甲砜基)-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5-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酯,?CAS登錄號:?1622908-18-2,分子式: C20H19F3N4O5S,結構式如下:
雙唑草酮分子結構式
作用機理
HPPD(對羥基苯基丙酮酸雙加氧酶)在植物體內可以將對羥基丙酮酸催化轉化為尿黑酸,進而轉化為光合作用中電子傳遞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質體醌和生育酚。當HPPD受抑制時,會造成植物分生組織中酪氨酸積累和質體醌缺乏,3-5天內植物會出現黃化癥狀,隨之出現枯斑,最終植物白化而死亡。雙唑草酮是一種HPPD抑制劑,主要通過切斷光合作用能量轉換、抑制維生素合成、破壞對葉綠素的保護等3個途徑導致雜草死亡。
登記情況
雙唑草酮是江蘇清原農冠雜草防治有限公司登記的苯甲酰吡唑類除草劑,目前在國內有96%雙唑草酮原藥、10%雙唑草酮可分散油懸浮劑、22%氟吡·雙唑酮可分散油懸浮劑三個登記證。具體登記情況見下表:
登記證號 |
登記名稱 |
含量 |
劑型 |
登記場所 |
防治對象 |
用藥量 |
施用方法 |
PD20184018 |
雙唑草酮 |
96% |
原藥 |
? |
? |
? |
? |
PD20184017 |
氟吡·雙唑酮 |
5.5%雙唑草酮+16.5%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 |
可分散油懸浮劑 |
冬小麥田 |
一年生闊葉雜草 |
30~50毫升/畝 |
莖葉噴霧 |
PD20184016 |
雙唑草酮 |
10% |
可分散油 |
冬小麥田 |
一年生闊葉雜草 |
20~25毫升/畝 |
莖葉噴霧 |
懸浮劑 |
雙唑草酮國內登記情況
專利概況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除草活性的4-苯甲酰吡唑類化合物
專利號:?CN 103980202??專利申請日: 2014-05-27
專利申請人: 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
其他相關專利:?CN 106946784、WO 2018201524
產品特點
1.具有內吸傳導作用,可通過莖葉噴霧施用達到除草目的。
2.與目前麥田常用的大部分除草劑如雙氟磺草胺、苯磺隆、唑草酮、2,4-滴等均無交互抗性。
3.對麥田闊葉雜草防效優異。可高效防治播娘蒿、薺菜、野油菜、繁縷、牛繁縷、麥家公等多種雜草。
4.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3葉1心期至拔節前對不同區域的冬小麥進行莖葉噴霧處理試驗,均表現出優異的安全性。
5.具有一定的復配靈活性。例如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與雙唑草酮兩種不同作用機理的有效成分金星復配,能進一步擴大殺草譜、提升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
總結與展望
雙唑草酮作為為數不多的用于小麥田的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自被成功開發后就廣受關注,并于上市后在麥田除草劑市場引起了較大反響。不同于傳統的非專利產品,雙唑草酮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除草劑,這也象征著我國的農化行業正在創新發展,未來市場將有可能涌現越來越多的像雙唑草酮這樣的由我國自主創制的專利新農藥。而隨著研發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未來雙唑草酮在麥田除草劑領域將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應用,與其他除草劑相互配合,達到高效防治雜草的目的,促進小麥的高質穩產。